户外无动力儿童乐园动静结合分龄分区设计

时间:2025-05-17 22:49 来源:游乐设施 作者:爱飞游乐
户外无动力儿童乐园动静结合分龄分区设计指南
一、‌分龄动态与静态活动区划分‌
 
0-3岁婴幼儿区‌
 
动态区‌:配置30cm矮滑梯、感官路径(不同纹理地面),搭配浮球轨道墙,通过滚动触觉激发运动兴趣;
静态区‌:设置软包触觉墙(毛毡/硅胶材质)、声光互动桩(敲击触发自然音效),地面采用双层EPDM缓冲层(厚度≥8cm)。
 
3-6岁学龄前区‌
 
动态区‌:组合式树屋(含网状攀爬桥+螺旋滑梯),搭配传声筒迷宫,通过体能消耗促进社交互动;
静态区‌:沙池嵌套化石挖掘板、积木拼搭台,家长监护座椅区配备遮阳伞与充电接口。
 
6-12岁学龄儿童区‌
 
动态区‌:高空拓展架(高度≤4.5m,含自动缓降装置)、悬索平衡桩(跨度≥6m),增设计时挑战系统;
静态区‌:水力工程互动墙(调节阀门控制小球路径)、星座连线科普展板,配套问题卡引导探究式学习。
二、‌动静结合设计策略‌
 
间隔缓冲机制‌
 
动态设施(滑梯、攀爬架)与静态区(沙池、积木台)间隔≥5m,中间设置绿植隔断或休憩长椅;
动线设计采用“8字型”闭环,避免奔跑儿童与停留家长流线交叉。
 
混合功能区创新‌
 
动态转静态‌:滑梯出口连接沙画创作台(利用下滑惯性完成沙粒铺洒);
静态转动态‌:积木拼搭成功后解锁攀岩墙隐藏路线(通过扫码激活路线指示灯)。
 
视线安全管理‌
 
家长监护区采用阶梯式抬升设计(高于活动区地面30cm),确保动态区可视覆盖率≥90%;
静态区设置玻璃围栏(高度1.2m,透光率≥85%),实现无遮挡看护。
三、‌环境融合与场景转换‌
 
自然地形利用‌
 
利用原始坡地打造滑草道(坡度≤25°),低洼区设计雨水花园观测台;
攀爬架结合乔木布局,形成树荫遮挡(遮阳率≥60%)。
 
昼夜模式切换‌
 
日间动态区:阳光草坪设置体能训练桩(跳远标尺、跨栏架);
夜间静态区:荧光步道嵌入星座图谱,沙池启动AR化石投影功能。
 
实施成效示例(无锡惠山儿童公园)‌
 
分区类型 日均使用人数 平均停留时长 事故率
婴幼儿区 120人次 25分钟 0.1‰
学龄前区 200人次 40分钟 0.3‰
学龄儿童区 180人次 55分钟 0.5‰
(数据来源:惠山新城公园运营年报)
 
通过分龄动静分区设计,可降低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干扰风险72%,亲子停留时长延长80%。

  • 免费上门量尺

    measurement

  • 免费设计

    DESIGN

  • 配送安装一体化

    integration of

  • 品质保证

    quality of

  • 环保材料

    Environmental

为了更好的体验,请使用竖屏浏览